谦谦君子风,国际学者范--沈德元老师

发布者:赵玉璋发布时间:2019-11-12浏览次数:1561

他曾经见识过新加坡的明媚阳光,胸怀南安普顿蔚蓝大海的自由广阔,沉淀着日式的严谨苦干,而这些和他身上中国传统学者的特质碰撞融合,成就了沈教授的优雅气质和独特魅力。

“半路出家”的苦干掌门

  沈教授的办公室干净而简朴,里面堆满了各种资料。他椅子表面有些破损,“我每天坐在这把椅子上的时间比较久,从早晨上班开始,除去中间的休息时间,一直到晚上12点左右才离开。”他说,这样的工作强度并不痛苦,而是一种乐趣。“答辩的前几夜,我们连续三天两夜没怎么睡觉,累了就趴在桌子上、躺在椅子上休息两三个小时。”

  沈教授所说的答辩是指我校的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答辩,从申请到答辩,前后经历四年时间。包括上海硅酸盐所等四所科研院所、上海交大等四所高等院校以及四家公司,由我校作为牵头单位。

  作为这么重要项目的牵头人,沈教授常常“说走就走”——有些项目、工程有时间结点,为了在时间结点之前完成,“沈教授随时会出差,因为在上海有两家科研院所,所以他经常上海、徐州来回跑。”团队成员赵鹭明教授说。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沈教授坐半夜的飞机到四川绵阳,两个小时处理完事务之后再飞到上海,“基本上没有休息,他却习以为常。他也从来不会刻意地说要去哪里,而我们都是找他找不着了,打电话给他才知道他在去别的地方的路上。”赵教授说。尽管项目进程这么繁忙,沈教授还是尽量不影响行政工作。“他的工作都是预先谋划,能在千头万绪的情况下厘清思路,处理好行政、科研工作,在平台建设、优势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贡献,大家都很佩服他。”

  正是因为这样的努力,沈教授和他带领的团队在激光技术、透明光学陶瓷、红外玻璃和光纤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除了在科研方面取得傲人成绩,他也带领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他担任院长期间,学院连续三年获得全校考核等级优秀。“因为我是‘半路出家’来管理,所以任务还是挺重的。”从任职经历上看,19962000年间,沈教授先后在日本电器通信大学、福井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2000年到2003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研究员,2002年到2008年间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期间由研究员上升到高级研究员。国外多年的学习任教经历,使他在管理上更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我在国外最大的收获是规范性,所以我现在尽量在学院的文化环境上有所建设,尤其是学术交流、科研组织和开展方式、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力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说。

  沈德元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杨志勇教授也提到了学院的一些变化,在杨教授看来,学院的改变与沈教授的努力密不可分,“那时候,从国外回来的沈教授虽然没有太丰富的学院管理经验,但在人才引进、团队聚集方面都有下功夫,还懂得给团队适当的自由度,这是很重要的。”

“野蛮生长”的学术思维

  人人称羡的海外知名教授,毅然放弃优渥的条件回国,这是新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范。对他而言,留洋学习只是途径而不是目的。在国外生活多年,即便南安普顿气候那么舒适,即便国外科研水平先进、平台广阔,他却始终对祖国保持着深沉情感。沈教授说:“国家对我而言是一种根一样的存在。在师大任教,是由于我对师大的感情,我在师大本科毕业,和这里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认可,是沈教授强调最多的词汇。国外的学习经历和科研成果并没有给予沈教授和他的团队任何通行证,在外人眼中,他们是“在徐州这片盐碱地上搞科研”。在和其他高校的学术交流中,他们常常不被认可。对于在国外孜孜不倦研究多年、坚持科研真理的他,“认可”显得多么重要。“我的团队中,每个人都很努力,这当中还有一些来自国外的学者,”面对这群同样优秀的“战友”,他需要给他们交代。

  于是,在不被认可的切肤之痛下,“我写下了这句刻骨铭心的诗——‘古彭励志横渠训,深巷试酿杜康香’,向我的团队表明心迹。”他们没有假期、没有周末,连正常的下班时间也没有,正是凭借这样的努力,他们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一点一滴的付出终于获得认可。所以“在徐州这片盐碱地上”的后半句话是“野蛮生长”。如今的沈教授云淡风轻地说道:“我把这当做一种褒奖。”

  尽管那是段废寝忘食的时光,沈教授却说,“我认识国防工业的许多工作人员,他们的劳动量和压力非常大。说是习惯成自然也好,是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也好,每个人都是这样,对比下来,我们还是比较幸福的。”沈教授毫不掩饰内心对他们的赞美。除了国防项目,物电学院另一重大成果是江苏省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项目。这是师大第一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是2013年申请的,主要就是围绕陶瓷、红外玻璃光纤材料和器件的应用。”杨志勇教授这样介绍道,“更重要的是沈教授想要做一些有特色性的东西进来。他在各方面努力沟通,给我们争取了很多好的待遇和政策。”

“太极高手”的文艺情怀

  这样一位学者,谁又能想到他教学和生活中有更多可爱的一面呢?“我回来后带的第一个学生是一名来自国防科技大的研究生,一直觉得师生间应该是一种soft的氛围,我喜欢和学生平等交流。”但那个学生是军人,习惯了指令式教学,忍不住向沈教授“哭诉”:“沈老师,您这样我以后回部队可就待不下去了!”说到这里,沈教授也忍俊不禁。但是在科研问题上,他还是每每都要问学生的想法,最后这名军人学生也渐渐习惯了这种轻松平等的氛围。

  很多人都知道沈教授在科研上严谨认真,教学工作中平易近人,其实,他还是一位太极高手。在前年的校运动会开幕式上,随着悠悠乐声,起势、抱球、云手、单鞭,身正直、膝微蹲,前方是沈教授一身飘逸白衣,手中太极剑飞舞灵动,一气呵成,刚柔并济。在他后方,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打太极拳,含胸拔顶,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浑然天成,他们的表演获得一致喝彩。沈教授的办公室里也常年备着打太极穿的鞋子和太极剑,“我很喜欢太极,目前是武术六段,但是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时间去考武术七段。”有同学反映,在半夜时分,会在学院一楼或者二楼大厅看到沈教授练太极剑或打太极拳,这也是他在繁忙的工作和科研中放松的方式。

  除此之外,他还有着古典文学情怀。“我非常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唐诗宋词,诗词的背景我都会去了解。中国古典文艺作品也会读,比如《文心雕龙》。很多英文原版小说我也很喜欢。”这种广博的涉猎,其实更是他对传统文化态度的一种折射:“现代人吃麦当劳、看韩剧、打电话还得来句‘拜拜’,但是传统文化却没有得到重视。我在国外多年还是习惯吃中餐。”

  也正是长期传统国学的浸染,使他行事充满了谦和的君子之风。“对人的尊重是从小事上反映出来的。这么多年上电梯的按钮从来都是他给我按好,不管任何门都是先让我进去,然后替我摆好椅子。”在回忆这些小细节时,物电学院党委书记赵玉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赵鹭明教授也说:“绅士风度早已成为了他的习惯。”

  太极剑影间暗藏胸中乾坤,温文尔雅中彰显上善若水。在沈德元教授身上,中西文化交融互补、相得益彰,实现了一种传统美学式的和谐,这些都完美诠释了 “学者”这个词。

  谦谦君子风,国际学者范。毋庸置疑,这是师大又一张精致的名片。

  

(图文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宣传部)